“雙碳”戰略下積極推動高品質綠色建筑建設
瀏覽: 發布日期:2021-11-29
導語:近年來,全球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已達成共識,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其中,提出了無碳未來的愿景,標志著全球“碳中和”時代開啟。我國作為全球命運共同體的一員,正在以實際行動為全球“碳減排”作出應有貢獻。
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導莊貴陽教授在“2021政信產業年度峰會暨第六屆中國PPP投資論壇”上表示,“雙碳”目標是我國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把“碳達峰·碳中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
城鄉建設是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載體。10月25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表示,各地要積極推動建設高品質綠色建筑,實施建筑領域“雙碳”行動,大力推廣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發展零碳建筑。
什么是綠色建筑?
綠色建筑是指在全壽命期內,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使用空間,最大限度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建筑。GB/T50378—2019《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將綠色建筑等級劃分由高到低劃分為三星級、二星級、一星級和基本級,以“安全耐久”“健康舒適”“生活便利”“資源節約”和“環境宜居”5大指標進行綜合評價,標準覆蓋建筑的綠色、安全、健康等多方面性能,并將健康建筑、海綿城市、智能建筑、建筑工業化等新技術和新理念融入綠色建筑要求中。
我國綠色建筑工作起步于本世紀初,相對于發達國家晚30年左右,但發展速度非常快。截至2020年底,全國累計綠色建筑面積超過66億平方米。“十三五”期間,累計建成裝配式建筑面積達16億平方米,年均增長率54%,到2025年,我國城鎮新建建筑全面達到綠色建筑標準。
02、布局綠色建筑建設
10月2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轉變城鄉建設發展方式,建設高品質綠色建筑,提高城鄉基礎設施體系化水平,加強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實現工程建設全過程綠色建造,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實施建筑領域“碳達峰·碳中和”行動,為未來綠色建筑工作提供了總的戰略部署。
從《意見》看出,綠色建筑建設,已經從重速度、重規模、重眼前,轉化為重質量、重效益、重長遠,這需要創新工作方法,需要統籌各類基礎設施建設,系統推進重大工程項目。10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要切實改進城鄉人居環境,城鄉建設和管理是一件綜合性、戰略性很強的工作,不僅有物質形態的,也有精神層面的,處處都要體現以人為本。發展基礎設施,要努力實現“三個可持續”,一是生態環境可持續;二是經濟社會可持續;三是金融財務可持續。金融機構要花大力氣調查研究,推動建設富民便民的宜居城市和美麗鄉村。
03、城市發展離不開資本集聚
為解決資金“從何而來”的問題,各地方政府正在利用自有資源,以財政資金、國有資本為杠桿,撬動金融市場,高質量匯集金融資本、社會資本為發展助力。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已經構建了一系列在全球具備領先水平的綠色金融政策和標準體系,形成具備多層次產品和服務的市場,以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點示范帶動地方發展“多點開花”,并積極引領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為支持“雙碳”目標實現奠定了良好基礎。比如,11月8日,央行宣布,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重點支持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和碳減排技術三個碳減排領域。
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引導作用,構建與碳達峰、碳中和相適應的投融資體系;完善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政策,激發市場主體綠色低碳投資活力;鼓勵社會資本設立綠色低碳產業投資基金……我國正積極完善投資政策、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完善財稅價格政策、推進市場化機制建設,為推動高品質綠色建筑引入金融活水。(來源:國投信達)
博悅佳軟瓷咨詢熱線:400-013-9278 / 18071719278(施先生)。